国六即汽车污染物排放中国第六阶段。这个法规规定了卡车柴油机和天然气机的排气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的含量限值。与国五相比,排放标准提高30%以上,氮氧化物减少77%,颗粒物减少67%,引入PN(颗粒数量)的限值要求,并且加严了排放耐久性、OBD相关要求,同时引入整车排放测试要求,从根本上保证排放达标。相比于国五排放法规,增加了整车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要求和限值,比欧六足足严格了40%-50%。因此,国六收获了一项殊荣——史上最严汽车排放标准。
对于柴油发动机,为了实现排放达到国六标准,设计师在发动机以及后处理系统上做了很大到改进。按大类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效SCR+DOC+DPF的路线,一类是EGR+DOC+DPF+SCR路线。高效SCR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尿素消耗量高,综合使用成本要高。
首先,国六排放常见的解决方式有含EGR的技术路线,以及不含EGR的技术路线,而不含EGR系统的技术路线对于SCR系统的要求以及尿素消耗会更高,并且国内使用非EGR路线(Hi-SCR)的厂家屈指可数,故本次仅介绍目前国内发动机厂家主要使用的含EGR系统的国六排放技术路线。
同时国六车型相较国五车型在硬件方面普遍增加了DOC(柴油催化氧化)和DPF(柴油颗粒捕捉)系统,部分车型可能还加装了ASC(氨逃逸监测)系统,这也是国六车型价格高昂的主要影响因素。
EGR+DOC+DPF+SCR+ASC
尾气处理第一步:EGR(废气再循环)
而EGR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将缸内排放的低氧含量废气通过冷却管再次流入缸内,从而达到降低缸内氧气含量与气体温度的效果,进而降低降低氮氧化物生成量。除此之外,EGR通常会采用发动机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废气的工作。
尾气处理第二步:DOC(柴油催化氧化)
DPF+DOC
直到进行至DOC这一部分,尾气才算是真正开始被“后处理”了,而DOC处理的对象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这两种化合物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DOC工作原理示意图
DOC会通过一个提供氧气的装置,使进入DOC当中的有毒气体在DOC内部被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当前主流的DOC系统主要由载体和催化剂构成,在DOC的后端还会有一个监测DOC工作状态的传感器。此外,在目前阶段来说,DOC的转化效率通常能达到60%以上。
尾气处理第三步:DPF(颗粒物捕捉)
DPF工作原理示意图
DPF相对好理解一些,尾气里面的黑烟(干碳烟)就是它除掉的,而且DPF系统大部分也是国六之后才开始普及的,所以把这个东西装在后处理上尾气将会显得更“干净”一些。它能够有效净化70%-90%的颗粒物,是当前最有效,最直接的尾气处理方法。
而DPF作为过滤网状的装置来说,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堵塞,此时DPF再生功能便会发挥作用,这个再生功能同样比较好理解,即通过加热使干碳烟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排出。
康明斯DPF再生系统指示灯
一种常见的再生方式就是在DOC系统中喷入燃油并氧化(燃烧),从而提高排气温度,进而将干碳烟氧化,这也是目前主流的DPF再生解决方案。
尾气处理第四步:SCR(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工作原理示意图
SCR系统主要负责除去尾气当中已经生成的氮氧化物,它的工作原理相对复杂一些,不仅需要尿素给料装置配合,还要和行车电脑ECU随时沟通车辆状况决定给料量,是最令卡友头疼的东西。
直观的来讲,SCR工作就是行车电脑先告诉SCR尿素泵要喷的量,尿素泵再将定量的尿素喷入SCR前端,利用排气温度分解为需要的氨气,氨气再进一步与氮氧化物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就目前阶段来说,常规SCR系统对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可达70%以上。
尾气处理第五步:ASC(氨逃逸监测)
ASC系统位置示意图
ASC系统比较少见,国六车型搭载的也相对少一些,它主要作为一个“SCR监工”的的角色,负责除去SCR系统反应多余的氨气,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在ASC系统当中,SCR反应中多余的氨气会与氧气继续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同时将生成的氮氧化物与多余氨气继续反应,进而生成无害的氮气排出。是一个取之于SCR,用之于SCR的装置,可以说将废物利用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后处理技术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会越发复杂,但只要我们在日常行车时对后处理稍加注意并细心保养,它一般是不会给你带来大麻烦的。最后,我们还是提醒各位用户朋友,不要贪图一时省钱加劣质油和劣质尿素,也不要贪图一时方便屏蔽后处理,只要做到这两点并及时保养,你的排气管通常还是会和车共同走完一生的。